什么是儿童剧?学者陈信茂在《儿童戏剧概论》中概括得较为全面,他认为儿童剧演出就是专业儿童剧团负责演出,以小孩为服务对象的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以及童话剧、人偶剧、木偶戏、皮影戏等不同类型剧种的统称。儿童剧走过了怎样的历史?为何在近年迅速升温?本土原创儿童剧境况如何?如何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儿童剧?记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剧被认为是舶来品,是现代文化土壤里孕育和成长起来的,但在中国,跟儿童有关的戏剧演出历史却可以追溯得十分久远,更巧的是,其中一些节点竟与开封关系密切。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系主任、儿童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新兴教授说,早在北宋初年,就已出现了用皮影戏表演故事的演出样式,《东京梦华录》中说每逢元宵节,京城开封诸门都设有“小影戏棚子”,以防游人小儿相失以引聚之,包括南宋的傀儡戏、清代的肩担戏等,都大量地吸引儿童观众。不过,古代与儿童有关的戏剧演出并没有催生出自觉意义上的儿童戏剧。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近代教育观的影响下,一些中国教育界、文化界人士在改革教育制度的同时,开始介绍欧美学校设置的艺术课程,试图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样式来教育和陶冶孩子,中国学校里也开始出现儿童剧形式的游艺会。
“中国儿童剧的发展,儿童歌舞音乐作家、中国近代歌舞之父黎锦晖(1891-1968年)是一个需要铭记的人。他从1920年开始写作发表了十多部儿童歌舞剧和30多首可供舞蹈表演的儿童歌曲。他继承了中国戏曲载歌载舞的传统表演手法,同时借鉴了西洋歌剧的曲式旋律,全部用白话文写歌词和对白,亲自设计布景和舞台调度、舞蹈姿势和步伐,使之易懂好学,便于推广牛宝体育平台。”王新兴说。黎锦晖创作了《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葡萄仙子》等儿童歌舞剧,在中小学中比较流行。他在出版自己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时也特别提到,“这部作品最初(1920年)在开封一师和女师附小排练过几次”。那时还是一种“略具歌剧雏形”的“有表情唱歌”,经过多次演出试验和加工修改,逐渐成为歌舞剧。
换句话说,中国现代儿童剧最早记录的一次排练就在开封。黎锦晖把原来演员的“唱”改为“演”,把第三人称讲述改为第一人称叙述,已初显戏剧端倪。后世认为,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是中国现代儿童戏剧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1922年,郑振铎先生在创办儿童期刊《儿童世界》时关注到了学校里的这些尝试,他写道:“儿童用的剧本,中国还没有发现过,近来各小学校里常有游艺会的举行,他们所用的剧本都是临时自编的,我们想隔二三期登一篇戏剧,大概都是简单的单幕剧,不唯学校可用,就是家庭里也可以用。”《儿童世界》创刊第一年,就发表了《牧童与狼》《系铃》
儿童剧一经诞生,它的魅力便不可遏抑,即使是在战争年代。抗战时期也有一些活跃的儿童剧团,比如1935年成立的新安旅行团、1937年成立的孩子剧团,还有重庆育才学校戏剧组、昆明儿童剧团、上海囝囡剧社等,他们都在艰难的环境中为中国儿童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49年以后,儿童戏剧创作和演出迎来了新时代,儿童剧研究者周汉友先生曾统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出现了张天翼的《大灰狼》、任德耀的《马兰花》、乔羽的《果园姐妹》、王镇的《枪》、老舍的《宝船》、刘厚明的《小雁齐飞》等较有影响和艺术特色的作品。其中,1963年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出的《宝船》,是老舍唯一的儿童剧作品,也说明了那个时代,一些大作家是愿意躬身为孩子们创作作品的。
1949年宋庆龄创建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创办了儿童剧团,是中国历史最久的儿童剧团体。1949年以后,北京、上海、武汉、辽宁等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20多个儿童戏剧院团,包括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北京儿童剧团等。
上世纪十年代,儿童戏剧有了更活跃的发展,专业儿童剧院不断增长,新作品也在题材开拓、形象塑造和形式创新上有了很大进步。不过,王新兴认为,儿童剧真正能够进入普通家庭的视野,拥有流行艺术形式的影响力并受到家长和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是在最近一二十年,二、三线城市则相对更晚一些,但火起来的速度超乎想象。
儿童剧近年在中国的升温有多么快?2015年之前,它在所有舞台剧当中的演出总量排名从未进过前十,2015年排在第十一位,2016年则冲到了第三。业内人士透露,2017年儿童剧在国内院线已经确定收获总演出场次的头把交椅,总票房亦然。未来几年儿童剧极可能会持续占据榜首,“所有的剧都卖不过儿童剧”。
儿童剧为什么如此受宠?不少研究者和从业者将之归因于儿童剧的教育功能,孩子能从欣赏剧情中得到许多有形或无形的东西。
河南艺术中心主任王仕俊从2012年就开始关注国内儿童剧市场并着手创研儿童剧,他认为,儿童剧首先具有很强的美育功能,舞台设计、音乐、歌曲以及优美的故事都可以提高孩子的艺术鉴赏力;儿童剧也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培养孩子不怕艰难险阻勇敢前行的精神,也可以把传统文化的很多美德在观赏和互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们;儿童剧还可以开发孩子想象力,我们在剧场里面经常能够听到孩子们的惊叹声,很多创意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儿童剧也有着非常强的现场感染力,除了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去丰富舞台,也越来越注重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表演者通常都会根据情节走进观众区近距离接触小观众,甚至邀请孩子登台参与表演,具有很强的游戏性,所以对孩子们来说儿童剧比动画片更受欢迎。
儿童剧也可以很实用,比如郑渊洁同名童话改编的儿童音乐剧《皮皮鲁送你100条命》,不少家长喜欢这个剧的原因就是这部剧涵盖了交通安全、儿童外出安全、饮食健康安全、校园安全、家庭安全五方面的线个重要的安全知识点。比如孩子坐车一定要系好安全带,不管坐在前排还是后排;车窗摇下来后不能摇得过低,因为马路上可能会有被别的车卷起的小石块;看到井盖绕着走,它有可能是松动的;不要拿笔尖对着同学,不小心伤到眼睛……
北京电影学院河南培训中心负责人刘金虎受访时认为,儿童剧火起来的时间恰好跟80后升格做家长有很大关系,这是“最理想的一批家长”:“中国的历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是不计成本的,但80后家长整体上比以往的家长拥有更好的经济实力,受过高等教育,看法观念也不同,更偏重素质教育,以分数为核心的心理渐渐消退,所以现在不只是儿童剧火爆,整个少儿艺术培训市场都很火爆。”
对于河南来说,经历了若干年的酝酿与探索之后,2014年前后迎来了本土儿童剧的兴起。这年6月,由河南艺术中心依据经典寓言故事延伸创作的《小马过河》成功首演,它是河南的首部原创儿童剧,至今已经在全国院线场。它也是唯一一部参加过第八届中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的河南原创儿童剧,多次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2017年,它还走到了佛光山为宝岛儿童演出20场。而以《小马过河》为开端,河南艺术中心与河南歌舞演艺集团、郑州师范学院等合作陆续推出了“十二生肖”系列童话剧的续作《披上狼皮的羊》《猴子王》,先后登上保利院线进行全国巡演,在国内儿童剧领域屡屡刷新“河南造”的高度与口碑。
同在这一年,以原河南省儿童影剧院为大本营的禧仔亲子剧场推出了自己的首部儿童线年间,这里积累下了自编、自导、自演的《狮子王》《小美人鱼》《鸡毛信》等十余部剧目牛宝体育登陆。尽管这家以舞美起家的公司目前仍然要靠其他方面的营收补贴儿童剧,但儿童剧板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已经大有起色,他们拥有固定的演员队伍并获得政府的剧目补贴,频繁推出公益演出。2017年12月,其最新编创的《七色花》在河南戏剧大赛上获得了河南文华大奖,该剧也是21部获奖剧目中唯一的儿童剧。
2016年以来,一部叫做《大闹天宫》的儿童剧演到了内蒙古、湖南、江西、安徽、四川、陕西,当然也包括河南,几乎每个省份(区)都在20场以上,累计超过200场。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部剧来自郑州一家叫做四喜丸子的民营儿童剧团。这个剧团的底子是一家戏校的最后一批年轻学员,很多都练过武生,他们的很多创排剧至今仍带着戏曲的影子。比如2017年新排的《哪吒传》就糅合了西游题材京剧当中的经典镜头,各种武器飞向哪吒,哪吒将这些武器一一踢回,戏曲元素反而成了剧团的特色。剧团经理刘鹏涛告诉记者,2018年剧团继续在传统故事中开掘剧目,除了《西游记》的第二部,《花木兰》也在酝酿中。
郑州本土历史最长的民营话剧团队异彩魔方新近推出了原创亲子音乐话剧《勇敢的可可西》,这个小天鹅可可西用勇敢和智慧帮助他人、证明自己的故事有着紧凑的剧情和穿插百老汇风格的舞蹈设计,在业内赢得了“唯美”的赞誉,已经演出数十场。除此之外,近些年郑州涌现出的儿童剧品牌还包括“二兔动漫剧场”“百禾童话世界”“大肚猴”等。就在2017年的最后两个月,深圳聚橙旗下的儿童剧品牌小橙堡进驻郑州大卫城,定位于引进国外儿童剧、整合本土儿童剧资源的索易儿童剧院也在郑州东区开张。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仅郑州从事儿童剧制作、演出的机构就在10家以上,既有国营和民营团体,也有多所高校加入,每年产出的剧目多达数十部。
虽然本土儿童剧风生水起,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王新兴认为,目前本土儿童剧的主体基本是沿着三条路线发展:一是改编传统故事,二是改编国外经典童话,三是直接引进国外或者院线品牌,“真正的原创作品比例仍然太低”。
同时,演出能够超过30场或者走进院线、进行全国巡演的精品剧目如“十二生肖”系列剧仍属少数,市场存在粗制滥造和低价竞争。郑州一家民营剧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他们的演出总场次比2016年少了近百场,下滑了三分之一,“做儿童剧的越来越多,之前合作的包场大客户往往拿同行报价来杀价。为什么有的剧一场卖两万,有的卖八千?其实有的是戴着耳麦的现场表演,有的是跟着录音走的大头娃娃;有的一部剧做出来得一两年,有的一个月就可以整出来一部戏,差别很大。”另一位从业者称,儿童剧的门票竞争也很激烈,“你卖80元就有人卖50元,提不上去”。
这种状况导致不少剧团的制作成本只能维持在最低水平,原创投入不足,在剧目上只能反复套用经典童话,更没有资金和意识将儿童心理学专家引入创作,导致剧目中存在不自觉的理念和细节硬伤。“比如我们经常在观剧的时候听到孩子们针对反面角色大喊‘打死它’,这种坏人必须死的是非观是强加给儿童的,儿童剧里可以有斗智斗勇,但不能有血淋淋。”刘金虎说。
培育合格的观众是一个非常细心的工作,可能一个细节就会导致失败的结果。为了揽票而对儿童剧的年龄细分不够,笼统地标注一个跨度很大的观看年龄甚至不标注,也会损害孩子和家长的观看体验,其结果是进一步加剧了部分家长对国外引进的儿童剧或一些知名动漫IP改编儿童剧的“迷信”,损害本土原创儿童剧的口碑。“一部优秀的儿童剧从投入到进入市场,需要漫长的培育过程,其脱颖而出也需要一定的创作量支撑,我们本土的优秀原创作品如果看不到机会,创作者的会不可避免地消退,损害整个业态的创造力。”刘金虎说。
不过,越来越多在这个行业坚持的从业者也认识到,观众越来越挑剔,真正做得好才能走得远,品质是唯一王道。对此,他们在受访时也建议,政府应对儿童剧市场加强引导,建立有序竞争,通过搭建扶持平台让优质的儿童剧占有市场,同时尝试儿童剧分级,鼓励儿童剧的跨地域市场流动和儿童戏剧进校园。
有国外的有国内的,有大IP的也有不知名的,儿童剧如何甄别?观看儿童剧的时候需要哪些注意事项?在河南从事剧场管理多年的索易儿童剧院总经理张淮给出了6条建议:
1.充分了解剧目内容,考察题材。选择内容积极向上的,例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鼓励小朋友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回避悲情的内容或结局,比如消失的、不见的、暴力的、死亡的,例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回避了后妈的角色,改为巫师;回避了王子和公主的爱情,选择了小矮人齐心协力把公主唤醒。
3.看剧团署名。有品牌意识的剧社、剧团或导演是敢于署名的,对于著名导演挂名的戏剧则要看是否有名无实,而一些“三无”剧(无剧社、无导演、无著名演员)很可能是草台班子的拼凑。
4.看演出口碑。一般来说,新戏看团队,老戏靠口碑。很多家长会拍照晒图,在微信、博客里记一笔。在选戏剧的时候多做些功课,看看别的家长中肯客观的评价,否则,浪费时间和精力,还损害了孩子的艺术品位。
5.看票价。不是越贵就越好。观看演出本来就是“丰俭随意”,可以选择稍偏的位置,用便宜的价格观看优质的表演。价格也可以从侧面体现一个剧团的“含金量”,如果有些节目售价标得很贵,实际团购则很便宜,也要长个心眼。
6.看看有没有精彩的儿童剧周边预热活动。很多优质的儿童剧演出绝不是孤立的一场表演而已,除了在宣传介绍中添加更多花样的资料介绍、多媒体片段外,不少有实力的主办方还会特意为儿童剧推出相关的主题周边产品,比如纪念玩具、文具、绘本等。
●手机关闭或静音,不要在场内接听电话,不要掏出手机看屏幕,背景光在黑暗的剧场中会对邻座带来很大影响。
如果选择太靠前的位置,当孩子发出声响时非常容易打扰到台上演出;如果选在某一排正中间的座位,孩子闹的时候想带孩子出去也可谓“举步维艰”,沿路你可能还要一直“抱歉”,影响其他观众欣赏演出;但选座也没有必要离舞台太远,否则孩子不能和舞台上的演员亲密接触,有些美中不足。所以,综合考虑携带小孩看演出尽量不要选中间的座位,互动性很强的儿童剧演出,可以选择前排或沿着互动路线(走道)区域选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