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间,秋日的暖阳正好。近日,记者沿着“彩虹村道”来到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江心洲的水果家庭农场。一个、两个、三个一株长在院墙边的柿子树上,黄澄澄的脆甜柿子挂满枝头,透过院墙围网,远处一排排橘子树上,依稀能看到黄绿相间的橘子。农场主孟长贵站在门口说:“今天还没客人上门,你算是第一批。”
走入农场大门,整洁的水泥地边缘,一排红色牛宝体育、粉色的小花点缀着秋日。孟长贵边招呼记者一行坐下边说道:“我这个农场有40亩地,别看面积不大,内涵不少,等下给你一一介绍。”在说话间,孟长贵端来了自家种植的水晶无核柿子和“红美人”蜜橘。“尝尝我们家现在正上市的水果怎么样。”
切开柿子,和表皮一样的果肉透着香气,一咬,脆脆甜甜。“这柿子是我们家现在的热销货,一公斤20元,上门采摘的游客没有不带些走的。”孟长贵笑着说,“走,我带你看看红美人去。”
边品尝着“红美人”酸甜可口的滋味,记者跟随孟长贵走进了“红美人”的专属大棚。“当初,我是岛上第一个引进红美人的,你看我种的树,每一棵都是精细化管理,树上结的果子都是果型圆润,和橙子一样。别小看这个果子,一公斤能卖到50元,还供不应求。”
正介绍着,孟长贵的手机响了好几次。接完电话的他笑呵呵地说:“下午有老客户要来采摘,提前说好,留些大果子给他。”这样的电话,最近每天要接十几通。那入园的游客有多少呢?“每周300人左右还是有的。就上个双休日,两天时间来了100多人,把我这柿子和橘子买去了不少。”孟长贵如是说。
从大棚出来,错落有致的果园映入记者眼帘。一条被紫色叶片覆盖的长廊沿着小水系排布。“那条长廊是种植的猕猴桃。”孟长贵指着长廊说,这样的长廊一般是挂葡萄,他“另辟蹊径”,种起了猕猴桃。游客在廊下散步,也别有趣味。“现在猕猴桃基本下市了,要是10月初来,满藤的猕猴桃看着特别有趣。”
在长廊外的一片田地上,一株株一米多高的橘树苗“排列整齐”,有些树上还结着不小的果子。再远处,还有十几棵枝繁叶茂的无花果树牛宝体育平台,树上的无花果或青或紫,真的应和了孟长贵对自己农场的评价“内涵不少”。
“不瞒你说,我这品种很多,6月份开始,各种桃子陆续上市,到了7-8月份,葡萄、冬枣、无花果陆续接茬,供游客采摘。到了9月份就有猕猴桃跟着上,后面柿子、橘子、红美人等都有了。”孟长贵笑着说,采摘期一直持续到11月中下旬。现在猕猴桃已经基本采摘结束了,但柿子和橘子正在上市。“我这不但品种多,而且很多类似黑色无花果之类的特色货,到我这儿的游客都是慕名而来。”
说话间,游客的车子驶进了小院,孟长贵热情地打着招呼,将游客引到自家的柿子树旁,耐心地介绍了起来
作为江苏面积最小但极具农业产业特色的地级市,如何让家庭农场在乡村振兴大潮中焕发勃勃生机?2022年以来,镇江连续出台《2022年镇江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汇编》《2022年国务院、省、市稳经济助企纾困涉农政策汇编》《关于印发镇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振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多部文件,在多个辐射全市的“家庭农场微信群”中首位发布,并将政策汇编成册,累计发放4000余份,成为激活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密码”。
今年,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四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镇江句容东来家庭农场成功入选。至此,在全省10家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中,镇江市独占3家,实现领跑。
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是我国家庭农场评比工作的“最高荣誉”。2019年,在句容市如花家庭农场成功入选首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后,镇江市致力打造更多“部、省”级家庭农场,推动高质量乡村振兴的理念越发清晰。2021年,丹徒区江河汇家庭农场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2022年,随着句容市东来家庭农场的成功入选,镇江市部、省家庭农场典型案例总量达12家,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的评选,侧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责任担当和首创精神。一方面,家庭农场是镇江市特色农业的经营主力,“丁庄葡萄”“镇江江蟹”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都与家庭农场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家庭农场经营的好坏,也与农民勇于创新的理念直接挂钩。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家庭农场的发展“成色”十分关键。镇江不断加强“示范扶持”,每年省、市财政支农项目优先扶持部、省、市级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和示范家庭农场。镇江市定期发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融资需求,并大力推广随手记。句容市还借助承担省第四轮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机会,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用与农村普惠金融融合发展。
在镇江市积极实施的“金穗行动”中,“三农助力贷”合作银行由最初的1家银行扩充至现在的14家,2022年全年共为21家家庭农场提供了1250万“三农助力贷”。同时,省农担镇江分公司共为1087户新型农业主体(其中家庭农场占70%)提供担保业务9.13亿元,增幅29.45%。全市累计发布五批17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融资需求,融资需求达34.45亿元。
家庭农场,正在“政策扶持”和“金融助力”的双轮推动下,迈向更好更宽广的发展轨道,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大力量。(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茅蓉芳)